Bsport体育总长度641.32千米,横跨7市17个县,横跨一千五百多座山峦,穿越十六座关隘,2000多年历史……这是齐长城;
5年时间,1800多个日夜;海内外行程6万多公里;遍访国内外50余位顶尖历史文化学者;40多万文稿……这是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齐长城》。
该纪录片由济南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播出即爆款,2月10日、2月11连续两天,收视率在济南地区同时段排名第一。
“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世界文化遗产;首次全面系统展示齐长城的前世今生,首次以齐长城为纽带,探寻齐鲁文化,首次对流失海外的战国骉羌编钟进行实物全景别拍摄……
历史的奇妙Bsport体育,就在不经意间。齐长城完成了从诸侯国长城到中华民族长城的凤凰涅槃,从物质长城到中华民族精神长城的伟大跨越。
2020年10月,《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通过,提出建设长城、大运河Bsport体育、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值得注意的是,五大国家文化公园中,山东段就拥有三项——黄河、大运河、齐长城。
2023年1月1日起,《山东省齐长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2月,山东部署建设“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齐长城便是“四廊”之一。如今,在泉城济南,齐长城三大重要关隘之一锦阳关旁,以齐长城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助力打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齐鲁样板”。
2023年,建设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被写入《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截至目前,济南市在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正在推进实施齐长城长清区定头崖西山段保护展示工程,完成450米齐长城遗址本体加固保护。
2000多年前,先人们为守护家园修筑防御城墙时,不会意识到他们正在创造历史,更不会想到“中国长城之父”正在自己手中诞生。
大年初一至初六,由济南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齐长城》在济南广播电视台济南新闻综合频道播出,2月10日、2月11连续两天,收视率在济南地区同时段排名第一,收视收视份额分别达到10.9%、11.1%。
对话齐长城,不仅仅追溯着这一段历史,更是以面向未来的心态,探索齐长城作为历史遗存的更多可能性。看纪录片《齐长城》,看的是影像纪录中的一砖一石,看的是2600多年时间留下的一言一语。
泱泱中华,何以中国?“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何尊”上。
探古追昔,何以长城?“纪录片《齐长城》从文物、文献多角度考证齐长城的前世今生。”《齐长城》总编导卫志忠说,1928年金村出土的文物中,14件骉羌编钟上的铭文,五件铸有六十一字内容相同的长篇铭文,文中镌刻了“长城”二字,这是目前可考最早记录长城的文物。如今14件骉羌编钟流失百年,2件收藏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12件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
在纪录片中,14件流失百年文物“重聚”。摄制组组建了两支海外拍摄团队,分别对流失海外的骉羌编钟进行拍摄。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Bsport体育、日本岩手大学平泉文化研究中心特定教授刘海宇,以纪录片《齐长城》海外拍摄团队的导演身份,对流失于日本的12件骉羌编钟进行了实物全景别拍摄。
拍摄当天,刘海宇乘坐五个小时的新干线到达位于京都的泉屋博古馆。“在拍摄器物时,因为展柜玻璃反光,无法拍到清晰图像,博物馆馆长广川守,学者山本尧及摄制小组4人合力将沉重的展柜玻璃拿掉。”刘海宇说,“玻璃展柜非常沉,感觉自己的腰快折了。”
摄制小组拍摄了12件器物不同角度的全景、一个编钟的近景,以及包括“长城”两字在内的所有铭文特写。“最后把其中的一件编钟拿出来,放在可以旋转的转盘上进行360度全方位拍摄。其中有一个小插曲,拍摄小组准备的转盘只能承重2公斤,放在转盘上的编钟器重3公斤多,最后经过我们的手动助力才使转盘顺利旋转起来。”刘海宇介绍。
骉羌编钟记录了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404年),骉羌作为副帅,辅佐主帅韩宗虔,先入长城会于平阴,武力攻克邿力,袭夺楚京的战绩。“这些战绩也得到了清华简《系年》等文献的印证。”刘海宇说,他专程赴北京,查阅清华简《系年》原文。
在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东北一片农田里,摄制组完成了第一次拍摄。这里也是齐长城的开端,从起点到终点,在齐鲁大地上,齐长城蜿蜒起伏在1500余座山峰上。自此,摄制组重走长城路,涉险滩,穿崇山,过峻岭。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展示了齐长城的前世今生;第一次用4K高清影像航拍、地拍齐长城;第一次汇聚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并运用最新研究成果全面论述齐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第一次以齐长城为纽带,探寻齐文化及齐鲁文化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的意义与价值;第一次对已流失到海外的与齐长城有关的重要文物战国骉羌编钟进行了实物全景别拍摄。
长城有如东西横带,将泰山、沂山等山脉连为一体,气势雄伟。《齐长城》的拍摄地点也因此需要深入人迹罕至的地方。“那是一个特别热的夏天,摄制组在与人等高的蒿草丛中穿行,寻找邿国国墓,前后都没有路,蚊虫特别多。”《齐长城》总顾问、山东艺术学院原副院长胡德定回忆邿国国墓拍摄的场景时说,当地老书记带路,走了很久才找到邿国国墓,摄制组一行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
为了找到最佳镜头,纪录片的拍摄常常需要等天晴、等雪来、等天亮。“早上4点出发爬山,那天的雨下得特别大,上山的路崎岖难行,到处都是羊肠小道。”70多岁的胡德定说,南坪石城是淄博市境内最大的山寨,海拔600多米,摄制组一行爬了1个多小时,在到达山顶时,大雨也停了Bsport体育,山上云雾缭绕,为了等浓雾变薄雾,摄制组在山上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
对齐长城沿线马鞍山、岳阳山的拍摄已经到了凛冽的寒冬。在风雪天气,摄制组携带大量设备,顶着寒风,踩着山上的积雪,走过崎岖的山路。“岳阳山那一段已经到了齐国的南大门,它像一座巨轮停靠在大地上,十分陡峭。”胡德定说,摄制组用齐长城精神拍摄《齐长城》。
用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多重表现方式,串联起齐长城的历史人文故事,力求完整地呈现史料与考古、历史与当代、传承与保护。纪录片《齐长城》在浩渺的历史中追溯,在坍圮的城墙间寻觅研究真相。
“齐长城是中国长城之父,也是世界长城之父,是我们山东省内四处世界遗产之一。在历史上,齐长城如此重要的地位,理应有一部大型的文化专题片来展示全面系统地展示其历史和文化。”《齐长城》总顾问、济南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张华松说。
1986年,张华松开始关注齐长城。1987年起,张华松曾经多次实地考察齐长城。作为一个研究30多年齐长城的学者,在有生之年看到一部精品纪录片,全面展示齐长城,是张华松的夙愿。
“30多年来,实际上我也参与了一些拍摄项目的筹划,其他团队的前期准备,但是都没成功,如今济南广播电视成了。”张华松说,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齐长城》,全面展示的齐长城的现状、齐长城的文化,深刻揭示齐长城的底蕴、价值、意义,是一部精品力作。“这在齐长城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直很期待这部纪录片,上映的时候,每一集我都看了,现在已经播出了3集,又刷新了我对齐长城的认知,原来还有这么多和齐长城有关的历史,我们并不了解。”摄影爱好者王肃说。他曾经特意到长清大峰山景区拍摄过齐长城,初见齐长城,面对着古老的城墙,仿佛瞬间穿越回那段历史,聆听先民们工具敲击着石头发出的回响。后来,因为喜欢探寻齐长城的踪迹,他又陆续拍摄了青石关、锦阳关。
何以《齐长城》?民族危难之际,齐长城曾被写入《义勇军进行曲》。如今Bsport体育,在这片土地上,古老的中华民族又一次站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路口。纪录片《齐长城》将承载着齐长城的文化、底蕴、价值,完成它的使命。